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安康学院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

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

陕西省蚕学会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蚕桑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访问量:58306

综述

  • 桑葚风味研究进展

    和家梅;陈松;冯禹铭;杨启慧;孙体助;李镇刚;

    风味作为桑葚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其重要性在消费者偏好研究中日益凸显,因此培育具有优良风味特性的桑树品种已成为现代桑树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目标,也是实现桑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高灵敏度检测分析技术及多组学技术的整合应用,桑葚风味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桑葚风味物质组成鉴定、关键风味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环境与遗传因素对风味形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该综述不仅为桑葚风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推动桑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18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在柞蚕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张添翼;陈欣;陈俊山;刘佩锋;刘凤全;徐亮;

    基因功能验证技术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明确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具体功能,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柞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对其重要基因功能的解析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基因功能验证手段,包括基因编辑、RNA干扰及转基因技术的近期主要研究进展,展望了这些技术在柞蚕基因功能分析领域的研究前景,为后续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视角和策略。

    2025年03期 v.46;No.186 11-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柞蚕蛹休闲食品研究现状及展望

    郭鸿儒;宫田娇;张春杨;付兆宇;于秉祺;薛强;

    近年来柞蚕蛹在休闲食品开发领域引人注目。本文综述了柞蚕蛹休闲食品的研究进展,包括柞蚕蛹休闲食品现状、柞蚕蛹休闲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建议,旨在为多元化柞蚕蛹休闲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6;No.18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试验研究

  • 柞蚕抗病新品种吉抗2号选育

    万军;姜明明;田一润;胡旭;薛镇海;郝大东;

    以选大2号、吉青、吉柞882、永青为亲本,配制二元杂交种选大2号×吉青和吉柞882×永青,再以两个单交种为材料配制四元杂交组合,通过ApNPV抗性筛选及全茧量的选择,历经14年系统分离选育,于2021年育成柞蚕大茧型抗病品种吉抗2号。抗病性、茧丝质量、蛹蛾质量和繁育性能、饲养性能结果表明,新品种在千粒茧重、产卵量、实用孵化率、茧层率、鲜茧出丝率、抗病力等方面,形成了特征特性稳定遗传的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抗病新品种。全茧量12.01g,千粒茧重11.62kg,收蚁结茧率49.14%;较选大4号、永青、吉柞889等品种杂交优势明显。

    2025年03期 v.46;No.186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柞蚕嫩蛹(神仙蛹)气调保鲜加工技术研究

    王娣;张春杨;杨淑芳;宫田娇;孙继红;

    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柞蚕资源从区域性食材转化为标准化商品,本研究以东北特色资源柞蚕嫩蛹(神仙蛹)为对象,创新开发气调保鲜—反压高温灭菌协同技术。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了常温(25℃)及低温(4℃)贮藏条件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最佳条件为充入100%CO_2、灭菌60min、使用三层高阻隔包装袋,可保存3个月;低温贮藏最佳条件为充入80%CO_2+20%N_2、灭菌50min、使用三层包装袋,可保存6个月。该技术有效保持了神仙蛹的形态、色泽、风味及营养价值,解决了传统冷冻导致的品质下降,口感粗糙等问题。

    2025年03期 v.46;No.18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不同产卵时间段对春柞蚕卵主要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赫英姿;宋策;徐亮;于庭洪;杜俊豪;左玲玲;

    以抗大×9906的83个优良母蛾为试验材料,产卵两昼夜,进行产卵数量、产卵重量调查和抗病性测试。结果表明,0~24h产卵数及单粒卵重均极显著高于24~48h产下卵数。两昼夜卵重的差异以0~24h产卵数占到总卵数90%以上者最大,平均单粒相差1.44mg。相同时间段产下卵不同个体间卵重的差异要远小于产卵数量的差异。以0~24h产卵数占总卵数量80%及以上蛾区作为试验蛾区卵面添食不同浓度的ApNPV病毒,蚕期发病率0~24h卵LC_(50)为9.67×10~6,24~48h卵LC_(50)为5.74×10~5,二者相差15倍,添食相同浓度病毒,0~24h卵的抗病性极显著强于24~48h卵。该结果为春柞蚕选种、繁种和制种保留0~24h卵提供了试验依据。

    2025年03期 v.46;No.18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信息服务

  • 《陕西省蚕遗传资源志》出版发行

    <正>2025年,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牵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安康学院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同编纂的《陕西省蚕遗传资源志》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统梳理了陕西省蚕遗传资源家底,涵盖地方资源、引入资源、野桑蚕资源、培育品种、推广品种等多种种质资源类型,共计321份。该书详细记录了各遗传资源的来源、特征特性、性能测定、保存单位等内容,并配有大量的图片资料。

    2025年03期 v.46;No.186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中国蚕学会2025年桑树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召开

    <正>7月11日-12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榆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蚕学会承办,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协办的中国蚕学会2025年桑树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榆林学院校长康伟、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肖更生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钱永华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企业等相关单位百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以“科技赋能桑树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举行了主旨报告、专家报告和交流报告,并开展了桑树基地现场考察。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戴小枫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钱永华教授、榆林学院史建国教授,分别做“双碳目标下寒旱区增汇减排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农食医药融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趋势”“重新定义蚕桑产业”“生态桑绿色生产和高值化开发利用”的主旨报告,报告紧扣主题,为陕北生态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3期 v.46;No.18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特养专论

  • 吉林省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资源调查与品种纯化

    张洋;王乐天;王婕姝;马延旭;康伟;薛强;

    中国林蛙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蛙类,其长白山亚种原产于吉林省长白山余脉。从2022年至2024年,连续3年对吉林省敦化市、珲春市、蛟河市、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等长白山脉区域的10个市县3年生林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组雌蛙后肢长比(H/T)最高,为63.39%,差异极显著于蛟河组、桓仁组(P<0.01)。雄蛙后肢长比值,珲春组为66.38%,与蛟河组、桓仁组比,差异显著(P<0.05)。雌蛙含油率(Y/Z)、卵重比(L/Z),蛟河组最高,分别为20.77%、20.31%,差异极显著于珲春组、桓仁组(P<0.01)。2022-2024年,每年在蛟河刘家店蛙场引种3年生以上成蛙500对,通过系统选育,3年生纯种率达到98.2%,为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良种繁育及保育提供了借鉴。

    2025年03期 v.46;No.18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腺苷及蛹虫草腺苷研究进展

    吴迪;张禹;钟亮;刘佩峰;李喜升;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是一种寄生于昆虫蛹体的真菌,其药理活性成分与冬虫夏草相似,自古以来便作为药材广为人知。腺苷和虫草素是蛹虫草中关键的活性成分,在虫草的医用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腺苷的生物结构与分布、生物合成、生理作用以及虫草腺苷的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虫草腺苷及虫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助力国家大食物观战略。

    2025年03期 v.46;No.186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技术交流

  • 家蚕斑纹限性育种素材872的选育与应用

    杜佳炯;赵玲;李建权;鲜跃荣;陈翠蓉;郑萧;甘诗意;

    本文介绍了家蚕斑纹限性育种素材872_限的选育过程、品种性状,及利用其作为亲本,育成杂交组合871_茶×872_限的实验室和农村养蚕成绩,并探讨了普通斑纹性状限性化改造中的技术要点,试验为斑纹限性育种相关理论及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2025年03期 v.46;No.186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广西5个桑品种桑叶粉配制小蚕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鉴定

    周晓玲;李国栋;张升祥;梁贵秋;张桂征;崔为正;

    为探明广西地区常见栽培桑品种桑叶加工小蚕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以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桑5号、桂桑6号和粤椹大10等5个桑品种的桑叶为材料,制成桑叶粉含量为38%的小蚕人工饲料。以广西当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正反交为试验品种,探讨1-2龄小蚕人工饲料育效果。结果表明,5个桑品种桑叶粉配制的小蚕人工饲料,两广二号正交的3龄起蚕率达到96.5%~98.0%,两广二号反交3龄起蚕率达到93.0%~99.5%,收蚁192h存活率均可达到99.5%以上,基本都可达到生产实用化要求。其中,粤椹大10和桂桑5号配制饲料饲养小蚕的发育整齐度最高,饲育两广二号反交品种192h3龄起蚕率达99.5%;不同桑品种桑叶粉配制小蚕人工饲料对蚕体质量的影响因两广二号正、反交而异,2龄眠蚕体质量均在21mg以上。说明5个桑品种的桑叶均可开发为小蚕人工饲料用桑叶粉。

    2025年03期 v.46;No.18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辽宁柞园害蚕螽斯的种类及防治

    王立石;李喜升;季明刚;杨金琛;陈俊山;赵世文;

    螽斯是柞园内危害柞蚕的捕食性害虫之一,通过明确柞园内螽斯种类及发生规律,根据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爬行类螽斯可通过柞园地面施用“杀螽丹”或“杀螽丸”进行防治;乌苏里螽斯较重时,用“敌克+敌克1号”进行防治。依据螽斯发生种类,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025年03期 v.46;No.186 59-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产业园地

  • 辽源市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姜爽;卢志权;杜鑫;翟福;宋金洋;张坤;

    对辽源市养柞蚕区域进行了详细调研,了解辽源市近五年柞蚕放养规模、产量等情况,介绍了辽源市在发展模式、法制管理等方面发展亮点,认真分析了产业在放养规模、政策扶持、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植柞树、加大科研力量、充实技术人才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46;No.18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数智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于石泉县蚕桑产业的实践探索

    张兆琴;杜寒;罗树成;姚程杰;严晓鹤;秦友华;

    在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农业产业面临效率提升与质量升级的双重挑战。西北蚕桑产业第一大县——石泉县通过构建“六化”智能生产体系、实施质量攻坚双轮驱动、创新“三段式多批次”分工模式,以及搭建“一平台三系统”智慧蚕桑生态系统,形成了“八个统一、五个推广、五个打造”的新型产业发展机制。该机制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2025年试点区域单张蚕种产量提升至45kg,优质茧率提升至95%,农户户均增收8 000元,为传统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县域经验。

    2025年03期 v.46;No.186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北方蚕业

    <正>报道蚕业科教工作新动态传播蚕茧丝绸理论研究新成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世纪超星全文上网期刊在线投稿系统:https://bfcy.cbpt.cnki.net/《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新疆、湖北、山东、安徽等十省十四家蚕桑科研机构、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学术期刊。季刊,A4开本,逢季末出版,邮发代号52-257,各地邮局和本刊编辑部同期发行。

    2025年03期 v.46;No.18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